目前分類:旅遊資訊 (1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高雄港站(舊).jpg 圖/引用自 行政院文建會

DSCN3770.JPG 圖/林琪 攝

高雄港車站

日據時代,1899年台灣總督府鐵道部舖設打狗至台南、及打狗至九曲堂間鐵路工程;1900年,打狗停車場(火車站)正式落成,成為打狗地區第一個火車站。隔年橋仔頭糖廠設立,1902年台灣總督府頒布「糖業獎勵規則」,使得台灣糖業大為發展,同時打狗港及打狗停車場出現場地不敷使用的問題。1904年,挖掘泥沙於打狗港灣西北側填埋約四萬六千餘坪的海埔地,一方面疏濬打狗港灣的航道,另一方面可修築新式碼頭。1907年工程完工,開創了打狗海陸聯運的新紀元。之後陸續有商會、台灣製糖、大阪商船、三井物產等會社事務所及旅館、運送站設立,使該地成為有名的新濱街〈今臨海一路以東〉,是高雄最早的新市街。

1908年西部縱貫道通車,米、糖、木材都大量集中於打狗港等待輸出,使得打狗港及打狗停車場再一次發生場地不敷使用的問題,因此總督府決定進行打狗港第一期築港工程;於1920年,將打狗停車場遷至今高雄港站現址,改名高雄停車場、高雄驛,共有三條支線─縱貫線屏東線高雄臨港線1941年由於都市發展更新計劃,日本人在大港埔興建新式火車站〈今高雄車站現址〉,原本的高雄驛改稱為高雄港驛,當地居民也稱之為「舊車站」。哈瑪星之名也是因為一條專門運送魚貨的臨港濱線鐵路而來,濱線及日文的Hamasen,當地人以台語稱為哈瑪星,在當時哈瑪星的各行各業與海港、鐵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
hama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湊町市場2.jpg 圖/哈瑪星文化協會 提供

鼓山第一市場.JPG 圖/林琪 攝

 

 

hama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pt (56).jpg  圖/哈瑪星文化協會 提供

ppt (12).jpg 圖/哈瑪星文化協會 提供

新濱碼頭

打狗第一座現代化碼頭,清朝末年,打狗港對外通商口岸,主要以旗後港、哨船頭港為主。日人據台後,1900年(明治33),台南至打狗間火車開通。打狗車站設於南鼓山今高雄港站。因營運量不斷提昇,打狗火車站不敷使用,為擴充打狗火車站場地,日人於1904(明治37)利用挖掘港內泥沙,填海造陸,造成46,620坪新生地,一方面作為擴充打狗火車站用地、新市街等用地,另一方面做為鋼筋水泥的試驗性碼頭,是為新濱碼頭,至1907(明治40)完工。至此不但增加船隻停泊的碼頭,且搭配陸上鐵路運輸,大大發揮其運輸效率,不但開創海陸聯運的新紀元,成為打狗的第一個現代化碼頭。

今新濱碼頭為高雄港編號第一號的客輪碼頭,水深9公尺,為高雄、澎湖等航線的重要碼頭。並曾為美國第七艦隊的重要停泊地。

hama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ppt (55).jpg 圖/哈瑪星文化協會 提供

DSCN3686.JPG 圖/林琪 攝

渡船頭(鼓山渡輪站)

旗后山(旗津)與鼓山之間的交通往返,在明清時代僅靠竹筏、舢舨撐度,時常發生意外,涉渡者須打鼓銘鑼,焚燒紙錢以避災厄。1910年,打狗巡航船株式會社成立,採用石油發動機船載渡旅客,1912年由打狗內地人組合接辦經營,直到1920年由高雄街引繼經營權。1924年實施市制後,交由市役所收歸公營,成為市營公共事業之一。民國四十三年,先後建造了四艘鐵殼渡輪,取代了原有的木殼渡輪及汽艇,由於旗津逐漸發展為觀光據點,民國七十四年加以改建,以兩層式觀光渡輪航行往返於鼓山和旗津之間,目前每日有160個班次往返哈瑪星與旗津兩地,成為高雄重要的旅遊據點。

hama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ppt (30).jpg 圖/哈瑪星文化協會 提供

DSCN3376.JPG 圖/林琪 攝

高雄郵便局

高雄第一個現代化郵局。

hama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英國領事館.jpg 圖/哈瑪星文化協會 提供

ppt (69).jpg 圖/哈瑪星文化協會 提供

 

打狗英國領事官邸

hama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pt (62).jpg 圖/哈瑪星文化協會 提供

ppt (63).jpg 圖/哈瑪星文化協會 提供

金融街

1912年,新濱町、湊町等填海造陸的新市街工程完工後,旅館業、運送業、銀行業等,紛紛前來設立,新式建築物不斷興起。同年,設立台灣商工銀行高雄支店,及1913年設立的高雄信用組合、高雄郵便局,另外還有台灣銀行高雄支店(1916)、三和銀行高雄支店(1921) 陸續來到臨海一路上,加上位於臨海二路的彰化銀行高雄支店(1919),短短百餘公尺的路上,合計有六家銀行和金融機構,當時可堪稱為高雄市的華爾街,也是高雄最早的金融街。

 

hama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ppt (42).jpg 圖/哈瑪星文化協會 提供

武德殿.jpg 圖/林琪 攝

武德殿

第二次世界大戰前,日本為提倡武士道的尚武精神,每一郡治至少皆設有一棟以上的武德殿,其中高雄武德殿振武館即為武德會於高雄支部之首,這棟建築物採磚造,其外觀十分宏偉,而門廊有仿羅馬式的柱子,在牆上擁有莊嚴的一支箭和一支靶的圖形,用來顯現武士道的精神,為一莊嚴雄偉的日本傳統寺殿建築。其內共分為兩部分,東邊為劍道學習區,西邊為柔道學習區,專培養青年學子的體力、耐力、膽識以及臨危不亂的精神。

hama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ppt (196).jpg 圖/哈瑪星文化協會 提供

忠烈祠

位於壽山之山腰處。1912(大正元年),日人於打狗山麓建「金刀比羅」神社,以象徵日本人敬神崇祖的觀念。1920(大正9),該神社改名為高雄神社。由於年久失修,社殿腐朽,1928(昭和3)乃遷建於壽山山腰處,1929(昭和4)完工,工程費為120萬日圓,供奉大物主尊、崇德天皇、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等三位合祀。

台灣光復後,該神社改為忠烈祠,供奉革命先烈神位,為傳統宮殿式建築,祠前綠意盎然林木蒼翠,古松遍植環境清幽,古色古香,並保留了一些日治時期的神社所遺留的石燈籠殘跡,沿途風光明媚,交通便捷,可遠眺高雄港灣、鼓山及旗津市區四周美景,更可欣賞夜景,每年吸引不少遊客成為高雄市重要風景名勝之一。

現址:忠義路30

hama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pt (19).jpg 圖/哈瑪星文化協會 提供

DSCN3362.JPG 圖/林琪 提供

打狗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

打狗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(今鼓山國小)於1907年創校,當時專供日人子弟就學,開辦初期暫借鹽埕區民房為臨時校舍,1908年遷至打狗山麓,1913年才遷至湊町(今哈瑪星)四丁目五番地,即今臨海二路50號的校址所在。1920年改名為高雄尋常高等小學校,1921年因鹽埕埔增設高等第二尋常小學校(今鹽埕國小),改名為高雄第一尋常高等學校。

1941年,二次大戰爆發後,為爭取台灣民心,日人始將小學校、公學校改制為國民學校,以示公平待遇。台灣光復後,該校才改稱鼓山國民學校。學校的建築和一般目前較制式化的方形設計不同,走廊旁都是拱門形狀的,頗有古色古香的味道,而原本一進門就是一片的大操場,現在也已變成先經過玄關然後才是操場了。

hama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pt (50).jpg 圖/哈瑪星文化協會 提供

市役所.jpg 圖/哈瑪星文化協會提供

代天宮(市役所)

前身為高雄第一個市政府所在地,1917年打狗支廳由哨船頭牽至哈瑪星。1920年打狗改名為高雄並設立郡所於哈瑪星。1924年,高雄設市役所並遷至代天宮現址。

hama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山形屋1.jpg 圖/哈瑪星文化協會 提供

DSCN3382.JPG 圖/哈瑪星文化協會 提供

山形屋

為日治時期哈瑪星著名之書店,住於南鼓山區高雄驛前之「大通」,位居今臨海一路與臨海三路北側的三角窗街,為經營書籍、文具,兼營印刷、出版等工作的重鎮。山形屋建於1920年代,為清水磚所建造的街屋。線條簡單明瞭為其特色,不似台北大稻埕等街屋之華麗,卻很耐看。山形屋所出版的風景明信片,至今仍為文史工作者研究日治時期之史事、建築等重要的依據。台灣光復後,該書店已關閉,建築物外貌至今仍保留完善,後有人改經營為咖啡館,如今改為「壹貳樓」南洋料理。

hama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雄鎮北門.jpg 圖\林琪 攝

雄鎮北門

西元1871(清同治10),琉球官民在海上遭遇颱風,漂流到台灣東南端(今屏東縣滿洲鄉九棚村)。登岸後誤入排灣族部落高士滑(今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),被懷疑是入侵者而遭原住民攻擊,死傷慘重。

hama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ppt (31).jpg 圖\哈瑪星文化協會 提供

DSCN3379.JPG 圖\林琪 攝

 

警察署

1917年,位於湊町一丁目(即今臨海二路東北側)的台南聽打狗支廳廳舍完工,並正式由哨船頭街遷入。1920年,日人設高雄州高雄郡,原打狗支廳廳舍改為高雄郡役所。1924年,日人又變更地方制度,廢高雄郡、設高雄市,市役所則新設於湊町四丁目,今哈瑪星的鼓波街代天宮址。原位於湊町一丁目(今臨海二路)的郡役所,則改為高雄警察署廳舍,該廳舍東處設有看守所,往北則有消防組。該局建有二樓高的西洋式瞭望台,是1934年完工。二次大戰末期遭美軍炸毀警察署屋頂部分,後由永光行(貿易公司)所購得,在其細心整理復建後,除玄關外,大部份仍保留其原有外觀,為哈瑪星社區極具古味之建築。

hama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婦人會館.jpg 圖\蔡昇峰 攝

愛國婦人會館

-高雄第一個婦女社團辦公室

1904年,日人在台北創立愛國婦人會,當時會員無論是日本人或是台灣人婦女,入會的人數多,她們主要的事業為:歡送軍隊出征、寄送慰問品至前線、採望軍中傷患及退伍軍人之惜別、歡送等;此外也常舉辦演講、家事講習、音樂會等社教活動,在當時貢獻頗多。1905年打狗的愛國婦人會館才開始活動,為了能有更充分的活動場地,在1920年設立高雄洲高雄郡後,將各地募款所得,興建為二層樓,帶有「仿亞當式樣」特色的長方形建物,門廊及牆面以蛋鏢飾為圖案的洗石子裝飾外,都為紅磚構成,屋頂採低斜坡式,上蓋以煉瓦,屋簷下有鑄鐵雙托架,別具建築特色,此時正式設立愛國婦人會高雄洲支部,簡稱高雄婦人會。台灣光復後,該館改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接管,現為中華紅十字會高雄分會附設紅十字育幼中心。

hama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